'); })();

李红光:让列车安全飞快运行

■ 章利军 胡峰 崔莉丽  在马钢纵横数十公里的铁路运输线上,马钢铁运公司一台台内燃机车每天正点将铁

章利军 胡峰 崔莉丽

  在马钢纵横数十公里的铁路运输线上,马钢铁运公司一台台内燃机车每天正点将铁矿石、铁水、水渣、焦炭等物资送到了目的地。而确保列车来来往往安全运行的主要护卫者,则是被大伙誉为 “铁道卫士”的马钢劳模、马钢铁运公司退休职工李红光,他就像一颗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铁路线上闪闪发光。

  李红光原是马钢铁运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1970年,18岁的他走进了铁运公司,当时只有初中文化。面对各种车辆机型,他只能从形状上能判别几分,但车辆如何维护保养、备品备件如何更换或修复,他全然不知。凭借勤奋好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他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和部分大学课程。有了扎实的文化功底,李红光开始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本职工作搞起技术革新来。40年来,他坚持走岗位成才之路,把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先后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并先后获得了 “工人技师” “马钢公司劳动模范”等称号。

  李红光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热爱企业、报效企业、奉献企业。2014年,李红光接受邀请重返铁运公司。耳顺之年再出发,他有一个梦想,要把所有的机车车辆手绘图纸全部转换成电子版。他和时间赛跑,三年伏案,日以继夜,绘制完成车辆各种图样多达5000张,撰写各类专业论文、教材资料超过20万字。逐梦路上,李红光一刻不停,他像年轻人一样,迷上了三维绘图。 “如果能把重点车辆制成三维动图,不仅能与时俱进,又能满足高效率检修需求。”李红光想到就干,他和年轻人打成一片,虚心向他们请教电脑知识,从打字、制作表格、APP、插图、文件解压、微信传输等方面逐一加以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很在行的电脑玩家。

  通过大量的现场观察和实地检修案例,他还阅读大量专业书籍,理论联系实际,先后设计完成了数控车轮、转向架吊具等50多项技术革新,节省和创造效益数百万元。

  李红光在钻研技术活之余,还热心于发挥传帮带工作,主动向年轻职工和新进大学生传授经验,鼓励他们积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投入到相关教材的编写和授课中。

  为让新来的大学生了解企业、熟悉企业、认知企业、爱上企业,他创新授课方式,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了现场,带领他们跑班组、蹲基层、下一线,充分了解生产工艺流程,使他们很快地熟悉掌握车辆专业知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特长。正是有他的不遗余力的教导,车辆技术员徐洁诚因为攻克320吨混铁水车系列技术难题,被评为公司优秀科技人员。青年技术员邢骏2018年完成6项技改项目,取得5项专利,被列入铁运公司专家库。

  战场上,战士们跨上战马英勇杀敌,威风凛凛;铁路线上,火车司机驾驭列车飞快地奔跑,洋洋洒洒。为了让列车像骏马一样奔腾在马钢纵横数十公里的铁路线上,李红光就像铁道卫士一样精心维护和保养每一台车辆。针对320吨混铁水车运行时好时坏的情况,李红光与铁运公司车辆段几个年轻人拧成一股绳,对320吨混铁水车展开了技术攻坚。

  混铁水车是公司运输保产的重点设备,是马钢高炉生产稳定顺行的关键因素。该车由于使用频繁、运输线路长等因素,时常造成车辆脱钩、溜放事故。为了消除这一安全隐患,李红光不仅跟着年轻人一起下现场,仔细了解车辆运行状态,跟踪观察车辆车钩连接状况。他还大胆设计,提出加装安全副钩设想,通过系列试车,加装的负钩起到了二次防护作用。实际运用后,有效遏制了车辆脱钩现象,确保了混铁水车安全运行,为马钢大高炉稳定顺行超过1700天,续写行业新记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车辆GK三通阀升级改造成120阀工作中资料不全的情况,他还带领技术骨干对车辆制动管路的排列安装反复研究,不断改进,主动担负起绘制图纸的作用,并给修车职工现场耐心讲解原理,分析构成、不厌其烦的指导安装、调试工作,直到车辆完工,李红光还在督促车辆运行使用状况,第一时间接受信息反馈。这边刚结束现场的工作,李红光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会场,为近100名青年职工做 《漫游在知识技术宇宙中》的讲座。

  老骥伏枥自奋蹄,无私奉献甘为梯。李红光依旧奋斗在运输保产的第一线,深深的扎根在修车保产一线,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工作中,用他的 “光”和 “热”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