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我的工业情缘技能兴企 两代人的共同感悟

  我和我父亲都是企业的员工。20年前,我的父亲从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邢钢)退休。退休后

  我和我父亲都是企业的员工。20年前,我的父亲从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邢钢)退休。退休后,他一直惦记着公司的发展,时常到车间看一看,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新员工。他常说,这是他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 ,永远忘不了。1987年,我到邢台发电厂(今河北兴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泰公司)上班,至今已有30多年了。30多年来,我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积极为公司的发展作贡献。我和父亲虽然不在一个公司,但对各自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铭记于心。技能兴企,是我们两代人的共同感悟,成为我们两代人难忘记忆的主题。

  我的老家在河北威县,因为家里很穷,父亲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十几岁时,父亲参了军,1979年,父亲脱下戎装,到河北省邢台市电解铜厂工作。我们全家也随父亲来到邢台,那一年,我还在读小学,邢台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着神州大地。我的父亲虽然在部队时自学过一些业务知识,但是距离应用到岗位上还有很大的差距。那时,不仅是我父亲的岗位技能严重缺失,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员工都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提出 “双补”教育,全国工人补习文化、学技术活动蔚然成风。父亲所在的电解铜厂也不例外,员工们没有专门的学习教室,便在空地上围成一圈,席地而坐。技术员拿一根树枝将一些知识写在地上,就开始培训。那时,员工们白天在厂里学,晚上回家里练。父亲文化基础薄弱,学起来很吃力,但他却十分刻苦,白天认真听课,晚上常常在微弱的灯光下学习到深夜。天道酬勤,经过不懈努力,父亲很快掌握了许多电解铜方面的专业知识。几年后,父亲成为电解铜厂的技术骨干,并在厂里担任了领导职务。随后,他更加注重员工的培训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员工岗位成才,为电解铜厂发展储备了很多人才,也推动了电解铜厂的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全国企业加快了改革改制的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解铜厂与当时的邢台钢铁厂联合组建了邢台钢铁有限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两家企业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的父亲在邢钢一直工作到退休。退休后,他仍不断地充实自已的钢铁冶炼知识,同时积极为人才培养出谋划策。

  1987年,我参加了高考,只差了5分,大学梦破碎了。我心情低落,对未来感到迷茫。那时,父亲用言行鼓舞了我。是啊,父亲小学没毕业就走入社会,文化基础弱就刻苦学习,最终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靠的就是自学、自强和自信,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啊。

  父亲榜样的力量,使我很快走出了低谷,我立志当一名好工人,认真学习技能,为社会做贡献。于是,我报考了邢台发电厂,成为电厂的一名员工。那时,电厂正在开展 “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龙头、以岗位成才为目标”的岗位培训。18岁的我开始重新规划人生、明确工作目标。我一边投入发电厂的工作,一边抓紧时间学习,参加全国函授教育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北电力职工大学。后来,我又参加了专升本考试,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文凭,这为我成为一名优秀电气检修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7年6月,通过竞争答辩,我被聘为公司厂报编辑,成为一名宣传管理工作者。

  作为一名负责企业宣传和管理工作的人员,我深知,肩上担负着重任。此后,企业人才培养、文化宣传、兴泰精神弘扬、培训需求调查、培训需求策划等成为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邢台电厂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电厂员工们的住房条件很差,很多员工一家人挤在不足十平方米的旧房子里。随着国家发展对电能的强劲需求,电厂快速增容扩建,员工素质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电厂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如今,很多员工都搬进了新楼房,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也实现了拥有新房的梦想。

  时代变迁,见证幸福。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处于天命之年的我,在分享着国家发展的成果时,更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一轮电力改革事业中,用汗水与智慧在新的征程创造出新的业绩。

  (何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