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构建新型举国体制 破解锁喉之痛

被人卡住脖子令人窒息的滋味很难受。要么奋力挣脱,要么任其摆布。因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在一些领

被人卡住脖子令人窒息的滋味很难受。要么奋力挣脱,要么任其摆布。因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在一些领域深受这种锁喉之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在移动通信、现代核电、载人航天、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科技领域创新呈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局面。

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典型的如芯片产业领域,像极紫外光刻机就被有关媒体称为中国难望国外同行项背。其他如高端轴承钢、高压共轨、手机射频器件、透明导电膜的靶材等,亦被人卡住脖子。

十九届四中全会传递出令人振奋的消息。全会表决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简而言之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取得的不少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北斗工程、探月工程等,都是通过举国体制完成的。但相较于传统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则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时代内涵。

也就是说,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是我国政治制度优势与市场机制作用互动协同的国家治理新变革,并被寄望于在新时代发挥出更强大的创新效能,助力创新强国建设。

  首先,既要发挥政府统筹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市场对产品或服务的数量、种类以及质量的生产供给不断进行调节,使资源实现合理配置。新型举国体制强调技术与市场经济效益并重,同时用好政府与市场这两只手,是对传统举国体制以行政配置资源为主的超越。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部门、地方、全社会参与科技创新的格局,最大程度地调动、激发各方主体的积极性。

  其次,既要重视自主创新,也要积极推动开放创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合作共赢是主基调。强调自主创新,但绝不是闭门造车,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两轮驱动。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在深化国际合作中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自主创新中扩大开放、兼容并蓄,在开放创新中提升自己、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

  三是,既要注重发挥科研院所国家队的骨干引领作用,又要重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创新主体的作用。要以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等为抓手,统筹整合科研力量,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尤其是对于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的重大基础领域的研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研究型高校责无旁贷。而在充分竞争领域则要注重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润最大化目标使其具有强大的内在技术创新动力。要积极搭建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合作桥梁,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展核心技术研发联合攻关,形成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良性机制。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字字千钧,我们当铭刻在心。

  新型举国体制写入 《决定》,或将意味着中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迎来高光时刻,曾经的锁喉之痛不再。那一天,一定会到来。

  尽管道阻且长,但关键的一步已然迈出。中国终将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自由畅快地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