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应用场景拓展 机器人多领域角逐拉开序幕

■ 中国工业报实习记者 霍悦  “全球机器人产业轻型化、柔性化、智能化趋势明显,实践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 中国工业报实习记者 霍悦

  “全球机器人产业轻型化、柔性化、智能化趋势明显,实践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在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期间,由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年)》 (以下简称 《报告》)如是显示。

  “机器人正从搬运、装配等传统应用领域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先进制造、医疗技术、生活服务等领域快速延伸。”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指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机器人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快速发展,并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深度渗透。

  

人机协作走向深入

  “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294.1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159.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94.6亿美元,特种机器人40.3亿美元。” 《报告》预测。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应用场景愈加广泛,苛刻的生产环境对机器人的体积、重量、灵活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SamiHad-dadin表示,工业机器人正向着小型化、轻型化、柔性化的方向发展,类人精细化操作能力不断增强。

  致力于为机器人研制高品质末端执行器的日本SMC,研发的新型汽缸体积缩小了40%以上,质量最高减轻了69%,耗气量最高减少了29%;德国费斯托 (Festo)的新型全气动驱动机械臂,将刚性的 “抓取”转变为柔性的 “围取”,可灵活完成抓取不同大小部件的任务。

  在世界机器人展览会现场,不少小巧轻便的工业机器人悉数亮相,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其中,由中国火箭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研制的三指机械手,自重仅980克,但能抓起6千克的重物,可谓 “四两”拨 “千斤”;中国火箭研究院18所展示了3kg/5kg协作机械臂产品,有6个关节,可360度抓取物品。这款智能 “手臂”不仅灵活,而且聪明。它打破了人机交互壁垒,可以在操作人员身旁辅助工作,抓取精确度可达0.1毫米范围内。“与当前行业内协作机械臂相比,这款机械臂更安全、更小巧、更灵活、成本更低,市场竞争力也更强。”火箭院18所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王燕波向记者介绍。

  “协作机器人将是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主席JeffBurnstein认为。

  在ABB(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刘前进看来, “从共存到共事”是目前工业机器人领域人机协作最好的状态。 “传统的机器人都是在不停地、被动地重复着某项工作。通过视觉传感等技术能让人与机器人之间产生互动,从而实现真正协作。”刘前进说。

  

智能服务全面渗透

  “服务机器人迎来发展黄金时代。” 《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94.6亿美元。

  作为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款大型仿人形服务机器人,曾多次亮相春晚舞台的Walker此次在世界机器人展览会上又火了一把。打开冰箱、取出饮料、拧开瓶盖、倒入杯中,最后还不忘轻掂两下以模仿人类行为习惯,Walker的这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引来现场阵阵惊呼和感叹。除了在家庭场景中服务能力的展示,优必选科技还展示了机器人在娱乐、教育、党建、安防、商用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智能服务机器人产品类型愈加丰富,自主性不断提升,由市场率先落地的扫地机器人、送餐机器人向情感机器人、陪护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超市机器人等方向延伸,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断拓展。特别是在医疗服务机器人领域,临床应用日益活跃,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据悉,达芬奇手术系统能实现将医生的双眼及双手自然延展到患者体内,这一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医生操控台、装有EndoWrist手术器械的患者手术车以及实现三维成像的影像处理平台。

  尽管我国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在关键技术突破上取得积极进展,但依然面临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等瓶颈,仍有诸多难题尚待突破。

  “我们应着力夯实基础,为解决 ‘卡脖子’问题和发展核心技术提供后劲。与此同时,还应注重伦理,强化科技治理前沿布局。要协同好社会科学与科技产业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联系,深入研讨人机协同与未来伦理道德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与应对措施。”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