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亟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进……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9-20 14:14:24
机械网】讯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世界银行韩国局首席代表苏薰燮在“培育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正在下降,特别是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下降明显,这种下降从2013年开始,所以中国更多地依赖投资促进增长,而经济增长主要受到现有企业的贡献影响,而不是一些新增企业的贡献,所以当企业进入贡献率下降、企业要素增长放缓时,更需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苏薰燮指出,中国经历了四十年的GDP高速增长,市场化改革带来企业大规模投资、高储蓄率以及经济开放三方面因素促成中国GDP的增长,但是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需要寻找增长新动能。

  他认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比重占比最高的产业,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仍是出口,这种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中国在全球出口的快速增长始于2000年初,与中国加入WTO有关,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制成品贸易国和外商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但在出口的质量上,考虑到出口价值以及出口的数量,同时也考虑其他一些要素,比如生产成本、出口成本等,中国在全球出口百分比在过去几年里快速提高,出口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逐渐地进入到世界前沿。

  苏薰燮表示,2007年中国ODI已经超过了FDI,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比重仍然较小,在ODI及FDI上仍然有增长的空间。

  分析中国的创新能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全球创新指数——GII,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比较有名的创新国家之一,已经从2011年的第29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17位,并且是中等收入国家当中的最高等级和第一个加入20个最具创新性国家的中等收入国家。

  苏薰燮认为,中国人力资本方面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虽然在加强教育体系和扩大教育机会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第三产业当中,教育程度也在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中国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相比其他国家而言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应该是更多关注教育方面的投资,比如在世界银行的人力资源指数中,中国排名第44位,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此外,中国的新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发展非常快,中国网民的数量以及上网普及率增长较快,在线零售销售已经占到25%。

  苏薰燮表示,首先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渐减少,增量资本输出率比重下降,需要进行更大的资本投资才能获得同等数量的输出。

  “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通过加大投资刺激的措施促进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但也促成快速的债务累积,其中很多债务累积形成于基础设施投资,未来需要考虑什么样的资本投资,公共资本存量和私人资本存量,在私人资本投资有更多空间的,要确保通过投资于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比如在能源方面更多的投资,可以更好地利用在能源行业方面已经投资的基础设施获得更好的效果。”他说。

  苏薰燮分析,中国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降低,最近几年人口的增长仅有0.5%,从2016年开始劳动力适龄人口的增速开始下降,而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之一是农村劳动力人口进入到工业,但是到2023年,根据目前的技术发展轨迹,如果技术发展更快,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将会消失。而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也需要引起关注,到2030年中国如果有更多老龄人口进入劳动力大军,中国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5%,所以要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劳动中。